野巴旦杏(AMYGDALUS LEDEBOURIANA)的生态学生物学特征研究INVESTIGATION OF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N AMYGDALUS LEDEBOURIANA
黄培祐,潘伟斌,李新平
摘要(Abstract):
野巴旦杏(Amygdalus ledebouriana)可以通过种子自然增殖,同时通过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形成聚生的灌丛。地上株的存活年龄平均10.6年。由于无性繁殖作用,使灌丛维持动态稳定,遇火灾时,迹地亦能迅速恢复植被覆盖。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培祐,潘伟斌,李新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朱京琳等,新疆野扁桃资源调查,《新疆林业科技》,3(1982) ,
- [2] 朱京琳等,新疆西北部山区的野巴旦杏资源,《新疆林业》,2(1981) .
- [3] 梁果栋,野巴旦杏保护区介绍,《新疆林业》,1(1983) .
- [4] 朱京琳等,野巴旦杏油的研究报告,《新疆林业》,6(1980) .
- [5] 崔乃然等,新疆北部植物资源考察,《植物杂志》,4(1983) .
- [6] 朱志诚:陕北森林草原区的植物群落类型,《中国草原》,2(1982) .
- [7] 祝廷成,蹲点总结群众打草、烧荒经验的几点体会,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4(1966) .
- [8] 祝廷成等,第十四届国际地会议,《中国草原》,1(1982) .
- [9] A.N.托尔马乔夫著,李锡林等译,分布区学说原理,科学出版社,1965.
- [10] 张宇和等,植物的种质保存,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
- [11]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等,扁桃,陕西科学出版社,1983.
- [12] R.F.Daubenmire,陈庆诚译,植物群落,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 [13] 林之光,地形与气温,《地理知识》,7(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