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区耐旱树种在异质生境中完成生活周期现象初探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IVB CYCLE OP XEROPHILOUS ARBOR AND SHRUB PASSED INDISSIMILAR HABITAT IN ARID ZONE
黄培祐
摘要(Abstract):
我国干旱区一些耐旱乔灌树种,其成株适应干旱能力极强,但其种子萌发及幼体阶段即需地表湿润或短期积水才能完成定居和建群过程,在其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以水条件为特征的生境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查明此现象,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旱生植物与其生存环境关系的多样性,从而为干旱区利用有限的水源以扩展旱生乔灌林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KeyWords): 耐旱乔灌树种;生活周期;生境水条件的异质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Author): 黄培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曲耀光等,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农垦后自然条件的演变及水土胡杨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兰州沙漠所集刊》No.2,科学出版社,(1982) ,P15-35。
- 2 刘家琼等,我国荒漠典型超旱生植物--红砂,《植物学报》Vol.24,No.5,(1982) ,P 485--488。
- 3 李小明,莫索湾地区土壤因子对梭梭、白梭梭、红砂分布的制约初步研究,《干旱区研究》No.1(1986) ,P30-33。
- 4 杨戈等,沙拐枣属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特点,《新疆沙漠》,第二辑,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编,(1980) ,P142-152。
- 5 张立运,新疆莫索湾沙区的草场植被评价,《新疆地理》,No.3,(1984) P64-72。
- 6 秦仁昌,关于胡杨林与灰杨林的一些问题,《新疆自然条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 P.172-200。
- 7 黄培祐等,干旱地区红柳灌林的营造初探,《新疆大学学报》No、3(1984) P.37-44。
- 8 黄培祐等,准噶尔盆地中部琵琶柴群落的生境研究,《新疆大学学报》3(1988) .
- 9 黄培祐,塔里木盆地胡杨分布区的消退和林地更新复壮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Vol.10,No.4. (1986) P.302-308.
- 10 黄培祐等,在积沙条件下柽柳植丛与环境的某些关系初步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待刊).
- 11 А.П.谢尼阔夫(王汉译),《植物生态学》,新农出版社,(1953) P148-161。
- 12 C.B.OSMoND et al,(罗耀华译),逆境生理学和植物的分布,《陆地生态》译报No.2,(1987) P.9-14。
- 13 H.沃尔特(植物研究所生态室译)《世界植被》,科学出版社,(1984) P.105-148。
- 14 W.特兰奎利尼(李文华等译),《高山林线生理生态》,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P.1-22。
- 15 R. F. Daubenmire, 《Plant and Environment》 John Wley & Sons Inc, (1959) P. 130--135.